水生态中央控制
VIEW MORE+
充分利用分解者、消费者、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关系,快速搭建多维生态,对水体污染总量进行控制。
功能模块 | 技术指标 |
---|---|
生态架构 | 五维系统联动(分解者/生产者/消费者+底栖/浮游/鱼类) |
净化效能 | COD削减≥85%|蓝藻抑制率≥70%|TN/TP去除率≥90% |
材料构成 | Q345B钢结构+食品级PE(耐腐蚀CL⁻≤5000ppm) |
生物负载量 | 固载微生物≥1×10⁸ CFU/m³|附着藻类密度≥5×10⁶ cells/cm² |
🌍 生态协同设计
分解者系统
原位微生物膜:降解有机质(1.5kg/m³·day)|分泌生物酶激活底泥修复
生产者系统
复合藻床:沉水植物(苦草/眼子菜)+浮游藻类(硅藻/绿藻)光能转化
消费者系统
生态链构建:底栖贝类(滤食杂质)+鱼类(控藻平衡)
⚡ 污染治理性能
蓝藻抑制:藻毒素分解率≥95%
资源化能力:30%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生物质能
透明度提升:0.3m→1.5m(60天周期)
🔩 结构特性
组件 | 技术标准 |
---|---|
主体框架 | 模块化拼装(抗风浪12级) |
锚态礁石 | 仿生孔隙结构(95%生物附着率) |
底部生境模块 | 可调节氧区(厌氧/好氧切换) |
📶 智能扩展
支持物联网水质传感器接入(pH/DO/叶绿素a)
配备生态数据大屏(生物多样性热力图+污染负荷预警)
水域类型 | 修复重点 | 典型配置 |
---|---|---|
黑臭河道 | 有机质快速降解 | 厌氧菌群强化+沉水植物矩阵 |
富营养湖库 | 藻华控制+营养盐拦截 | 硅藻床+贝类滤食系统 |
生态养殖区 | 物质循环优化 | 鱼类-藻类-微生物三联共生体系 |
工业尾水 | 毒性缓冲+资源回收 | 重金属吸附菌群+微藻生物质回收 |
材料通过GB 5749饮用水安全标准
72小时急性生态毒性实验(鱼类/藻类存活率100%)
20年耐候性加速老化测试(强度保留率≥90%)
水生态中央控制
VIEW MORE+水生态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
VIEW MORE+水生态微气泡扩散设备
VIEW MORE+